(中国大陆)官网直营

你的位置: > (中国大陆)官网直营 >

美军究竟怎么逃过水门桥?3组数据揭开奥秘绝非只靠空投桥梁

已阅读:次  更新时间:2024-02-03 03:38  作者:admin  

  观众们期待已久的电影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终于上映了。影片延续了上一部《长津湖》的故事,讲述了美陆战一师在柳潭里、下竭隅里等地遭志愿军穿插围攻后,伤亡惨重,被迫南撤,而南撤唯一通道上有一个“七寸”——水门桥。水门桥通得过,美军则可逃出生天;水门桥被炸,则退路完全被切断,免不了全军覆没。

  影片就是以三炸水门桥为主线,展现志愿军和美军反复争夺,炸了修、修了炸的故事。第一次炸桥后,美军用木材轻松修好了桥;第二次炸桥,美军工程部队用钢制车辙桥再次修复;第三次炸桥是高潮部分,也是最激烈、最精彩的情节,志愿军拼尽全力,以极其惨烈的代价,终于将水门桥炸毁,甚至把桥基都毁坏了,满以为这下美军逃不掉了,却被美军空投的桥梁组件颠覆了三观,拼了命炸了桥,居然还是让美军死里逃生,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!

  相信看到这儿,大家都很好奇,美军空投的桥梁组件究竟神奇在哪儿?竟然能让美军迅速修好甚至可以说是新建一座桥。不过影片《水门桥》对此并没有进行重点描述,只知道美陆战一师通过修好这座桥撤走了,留下的只是追赶莫及的志愿军和无穷的遗憾……

  其实,美军空投的桥梁组件还是第二次修桥时用的车辙桥,只是修桥难度增大了。那么既然如此,美军为什么还要采取空投的方式?车辙桥有什么神奇之处?美军到底是怎样修建桥的?修桥的关键,仅仅是空投的车辙桥吗?对此,作为炸桥方的我军在战后很少有提及。

  多年后,美国工兵部队朝鲜战争官方史料《铭记那场“被遗忘的战争”——朝鲜美军工兵军官记》(Remembering the “Forgotten War” U.S. Army Engineer Officers in Korea)记载了“联合国军”总部工兵参谋罗尼中校自述的美军工兵第三次修复“水门桥”的经过。罗尼中校是“联合国军”司令官麦克阿瑟在工程保障方面的主要幕僚,当时正在水门桥以南100多公里的后方——兴南港,就是他和下属一起制定了空投方案。

  网上有些文章说是美军紧急从日本三菱重工定制的桥梁预制组件,然后从日本千里迢迢地空运过来,空投到了水门桥附近。理由是志愿军后来从车辙桥残骸上发现了制造厂商的字样,就是三菱重工。

  这里说明一下,M2车辙桥预制桥梁组件是当时美军工程兵标配的模块化架桥器材,在1944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。美陆战一师有一部分部队,并没有跟随师主力一起到达长津湖前线,而是留在了兴南港担负后方警戒和后勤保障的任务,主要包括第1两栖坦克营、第1海岸营、第1军火营、第1维护营、一个配属的摩托化运输营以及陆战第11团的火箭炮连直属部队。这些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后勤辎重部队。所以在美军辎重聚集地——连浦机场有存货实属正常,这些M2组件是由日本三菱重工生产的也属正常。从日本紧急定制并空运过来的说法,就有待商榷了。

  在笔者看来,由日本三菱重工重新定制设计生产,从时间上来看并不可行;因缺货而由三菱重工再生产8套也不太可能,作为美军标准的工兵装备,即使前线告罄,后方也不可能没有库存。最大可能有两种:一是像罗尼中校所述就在连浦机场有存货;二是从日本紧急空运大后方库存的组件到连浦机场,再实施空投。好了,更多的细节下文再详述。

  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必过多纠结,反正空投桥梁组件是没错的,也为美军陆战一师逃过水门桥提供了极大帮助。不过,美军过水门桥绝不是靠空投桥梁组件那么简单!笔者通过三组数据,向大家详细讲述影片《水门桥》没有演绎到的故事,同时以点带面来看看美军的工业实力、后勤保障和战术素养,展现出我志愿军将士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。

  8套,就是空投的8套车辙桥组件。为什么需要8套组件呢?这要从第三次炸桥说起。

  水门桥之所以如此命名,主要是出自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辑的《朝鲜战争》一书。在旧日文中,本身就有“水门桥”一词,就是专指从水坝上过的桥。

  因此,所谓的桥,其实就是利用水坝建成的一条车辆单行通道。其长度不过8.8米,底下就是万丈深渊。这里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,所有的人员、车辆,都要经过这座桥,一旦桥梁被毁,车辆都会被堵于此,所有美军都将插翅难逃!

  当水门桥第三次被炸后,美军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,要求陆战一师的工兵部队立刻想办法修桥。

  师工兵部队指挥官约翰·帕特里奇中校乘坐直升机,到水门桥进行现场勘察,测量桥梁被炸的断裂长度是5.79米。得出评估结论是:桥能够修复,但需要4套M2车辙桥预制桥梁组件。为什么要4套呢?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预制桥梁组件的形状、长度和组合原理,就明白了。

  M2车辙桥专为坦克等履带车辆或大型卡车而设计,简单地说,其实相当于长钢板,按履带车辆的轮距左右各安放一块,车辆的两条履带或轮胎分别压在两边的钢板上,就可以像过独木桥一样通过。

  这就是M2车辙桥预制桥梁组件。最少两块板子,也就是两套组件构成一座简易车辙桥。前文讲到帕特里奇中校测量水门桥的缺口是5.79米,比桥梁组件的标准长度3.66米要长。所以,需要两套组件拼接成总长7.32米的长板子进行架设。拼接工作很简单,这种M2组件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接口,需要时就用巨型铆钉把两套组件连起来就行了。然后左右一边一块,另有配套的木制车辙桥板一块,铺设在两者之间,这样各种宽度的车辆以及人员就都能通过了。所以帕特里奇中校提出4套M2组件的需求量。

  由于M2组件单体重达1.1吨,美军工兵在连浦机场附近进行了空投试验,发现普通降落伞难以负载,必须同时使用两个大型降落伞才可行。于是,驻扎日本的“联合国军”总部派出降落伞技术小组携带大型降落伞,连夜从日本飞抵连浦机场,进行空投技术准备,计划用8架C—119运输机各空投一套M2组件。

  C—119是美国费阿柴尔德公司研制的活塞双发动机军用战术运输机,绰号“飞行车厢”,又称“邮船”。1949年服役,有多个改型,是最早进行重物空投的运输机,最大载重量8.35吨,可搭载42名士兵或者中型吉普车一辆,亦或155毫米榴弹炮一门。搭载1套M2组件绰绰有余,甚至最多可载7套,但美军果然家底厚实,为了保证空投效果,一出手就是8架,1架空投1套!

  12月7日上午,8架C—119从连浦机场起飞,将8套M2组件空投至古土里,再用重型卡车运送到水门桥。那么既然都在朝鲜,为什么不从兴南直接用卡车运过去呢?既然采用空投,又为什么不直接投到水门桥附近呢?

  因为,当时在水门桥以南是有志愿军部队活动迹象的,而从兴南港到水门桥这一段公路有100多公里,美军也搞不清路两边山区里到底会有多少志愿军冒出来进行袭击。所以在没有重兵保护下,美军绝不敢冒险用卡车长途运输M2组件前往。

  8日下午,美军两辆装载着M2组件的卡车随着陆战一师一个营从古土里进发。由于志愿军在公路边高地的阻击,为了保证宝贵的架桥器材安全,美军工兵部队驾驶卡车暂时北撤,一直等到9日中午路上安全后,才抵达水门桥。

  这时美军又大吃一惊,因为他们发现断桥的缺口扩大到了8.8米。原来志愿军在这段时间里又进一步毁坏了桥体,连桥基都炸毁了。原计划四套预制桥梁组件只能搭建7.32米长的车辙桥,显然不够长。怎么办?帕特里奇中校和他的工兵部队依靠自身丰富的架桥经验,利用附近废弃的铁路枕木在桥基处搭建了木框架,往里填充沙袋后垒起了新的桥基,在此基础上架上M2车辙桥板,从而恢复了桥梁。

  因为桥中间没有支撑,所以如果三块板子拼接,悬空部分过长,车辙桥承受的重量将大大降低,不足以支持美军重型坦克安全通过。如果下面有支撑物,那么再拼几块也没问题,拼成三五十米长都属正常。下图就是依托浮筏用8套M2组件拼成的4联装车辙桥模型。

  这就是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和丰富的架桥经验的体现,从车辙桥组件的空投筹划、大型降落伞的紧急运输、技术人员的调度、飞机卡车运输的衔接、快速垒起桥基、快速铺设桥体等一系列工作,都非常有序到位,简直可以称得上奇迹!

  很多文章都写过,过了水门桥,还有U形山谷和1081高地,只可惜由于气温骤降,负责阻击的志愿军冻成了“冰雕连”,这里就不具体讲了。

  单说美军架好桥后,其实在桥上还发生了事故,而且就发生在刚开始过桥时,一辆拖着推土机的卡车通过时将木制车辙桥板(就是铺设在两块钢制组件之间的标配木板)压断了。牵引卡车连着推土机晃晃悠悠地挡在车辙桥上,将整个通道堵死了。后面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被迫停了下来,据统计,陆战一师撤离时的车辆有1400多辆。

  就在这紧要关头,一个名叫普罗瑟的驾驶员,立刻跳上还在摇晃的牵引卡车,发挥出他高超的驾驶技巧,将卡车连着推土机从被压断的木桥面上倒了回来,挽救了桥梁通道。

  怎么办?帕特里奇中校经过快速思考、精确计算,想出了一个办法。他让工兵把压断的木制桥板拆掉,将两边的钢制组件往内侧移动,使所有车辆的轮胎/履带都能压在钢制组件上通行。不过,由于各种车辆的轮胎/履带轴距相差较大,所以压在钢制组件上的位置也差别很大,甚至有的车辆只能将轮胎的一小部分压在组件上。轴距最小的吉普车轮胎只能压上1.3厘米,稍偏一点,车辆就可能从左右钢制组件中间的悬空处掉下去,况且还是在夜里!

  这对驾驶员的技术和素养都是巨大的考验。但令人吃惊的是,整个夜晚,过去了1000多辆车和10000多名士兵,居然没有出一起事故!

  最重要的是,美军的空地协同水平,在陆战一师撤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陆战一师有专门配合其作战的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,通常由1名军官和3-4名士兵组成一个陆空联络组,跟随地面部队行动。军官是经验丰富的老资格飞行员,士兵是无线电操作和通信人员,担负地面部队和支援飞机的协调任务。需要飞机支援攻击时,联络员根据现场情况设定攻击航线、角度,通过无线电精确引导飞机攻击。在这种方式下,美军飞机能够用航空炸弹攻击己方部队仅15米左右的目标,敢用凝固汽油弹攻击50米外的目标。体现了陆战一师极其精准默契的空地协同战术素养。

  笔者只想说,志愿军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?绝非一群只有先进装备的老爷兵。那是有着强大综合国力为背景、丰富后勤手段为支撑、优良战术配合为依托、紧密指挥协同为纽带、精确空中支援为保护伞的强悍作战力量。面对这样的强大对手,武器落后、技术落后、后勤落后的志愿军,依然凭借不可思议的战斗意志、作战经验和一往无前的豪情气势,打得美军一路南逃,甚至凭着为数不多的能战之兵,拖着无比疲惫的身躯,一直追击到港口边,已经不是用“尽力”可以形容的了。

  通过这一仗,沉重打击了美军的士气与心理,鼓舞了中朝联军的斗志;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略态势,确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基础。此战,让各个国家重新认识了志愿军、认识了中国:美国不得不开始考虑停火谈判的问题;苏联做出了大力援助武器装备和工业设施的决策;朝鲜主动提出指挥权交给志愿军……

  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·奥内尔著书评价:“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!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(长津湖战场)稳执牛耳,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。”

  在此,向在这一战中爬冰卧雪、忍冻挨饿的勇者致敬!向以血肉之躯和坚强意志硬扛钢铁与炮火的战士们致敬!向伟大的人民志愿军致敬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客服时间:(9:00-18:00)
(周六日休息)